信息工程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betway88官网手机版A类专业)
u专业简介
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建立于1999年,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获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020年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首批示范课程。专业拥有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级优秀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教指委规划教材、校级优质/示范课程等多项荣誉。
专业遵循“立德树人、聚焦工程、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大需求,发挥本校食品、商科和轻工优势,以智能信息处理、通信技术为核心,交叉融合新工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技术,强化工程创新实践,培养具备扎实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理论基础,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及应用等方面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专业成立以来,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本科生1300余名,近3年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达48%,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u培养目标
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培养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电子信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结合管理、经济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管理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u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教师25人,副高级以上20人,教师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半数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其中北京市优秀教师 1 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
u特色与优势
(1)提出“立德树人、聚焦工程、融合创新”教育理念,融合思政教育,以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为引领,形成“名师引导-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实践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传承本校商科、轻工和食品优势,构建智慧商业、工业互联网和食品安全领域智能信息处理及分析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以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实践课程-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四维度实践教学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平均升学率达48%,毕业生集中就业在互联网+、金融等行业。
(4)与多所在京高校共建北京市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校际资源共享”平台;与中科院、大唐电信、中兴通信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与NI、TI等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5)建立“线上线下课程-MOOC资源-工程案例-精品优质教材”为特色的立体化多维度教学资源。
(6)建立学科竞赛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发展的分层次竞赛体系,鼓励并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竞赛活动,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国机器人暨RobCup机器人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等各类竞赛。
u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信原理、语音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信息论与编码、Python大数据分析等。
u教学资源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教育教学成果1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拥有校企联合实验室6个、校外实习基地8个、校内专业实验室10个。拥有校级优质课程3项、示范课程1项;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获奖教材1本。
u就业与升学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领域广泛、升学前景良好。2020~2023升学率分别为:47.06%、54.9%、45.28%、44.0%。2018、2019、2021年本专业“签约+深造率”全校排名第一!
本专业学生大多数被国内985、211高校或国外名校录取,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信息科学学院、南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等。
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各大银行北京分行;华为、腾讯、阿里、京东方科技集团;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地铁、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已经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如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高级主管、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计算框架技术负责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据管理部部长、高校教授等等,为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