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系别信息 - 物理系

物理系

孔令宝

副教授

个人简历

工作经历

2016.07-至今 betway88官网手机版物理系

2014.04-2016.06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全职博士后

2008.05-2014-4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研究方向

1) 基于金属超材料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理论与设计研究

由于电磁场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振荡的强烈耦合,光能够沿着金属表面传播(且局域于表面附近亚波长的尺度范围),这一电磁表面模被称为表面等离子激元。开展了基于金属超材料结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源的理论研究工作:金属表面等离激元(SPP)与相对论电子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能量在两者之间的转移。我们提出利用梯度的、亚波长的超构表面材料来增强场与电子的耦合作用。超构表面材料能够支持一种特殊的电磁表面模—伪表面等离激元(SSP),它具有较小的相速度(对应较大的折射率)和较大的切向电场。这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类真空环境,其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能够与电磁速度相当,而且两者通过切向电场可发生强烈的耦合。我们利用动力学耦合方程研究表明,利用梯度的超构表面可以调控SSP的相速度,实现SSP与相对论电子的准速度匹配(即实现两者的同步减速)。这样,相对论电子的能量能够被持续、有效地抽取,从而实现太赫兹波段SSP的高效增长或放大。

2) 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源器件理论与开发研究

传统微波器件(速调管等)及回旋管类型器件的技术目前相对成熟。这两类器件都可以输出很大的峰值功率:前者带宽小,后者带宽大;前者易小型化,后者体积庞大。由于在雷达技术、微波武器及电子对抗等领域,迫切需要易于集成化的宽带高功率微波器件,导致对基于反常多普勒效应的电子回旋脉塞的理论研究成为微波源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2005年,一直从事基于反常多普勒效应的高功率微波源的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工作,曾参与多项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积累了本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了解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无界空间中基于反常多普勒效应的电子回旋脉塞的互作用机理、色散关系、大信号理论及自洽非线性理论研究方面获得国内外领先的多项科研成果,在本领域有较高影响因子的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s of Plasma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相关研究成果受到了审稿人的好评,并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

教育经历

分别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力学系,中科院电子所进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

学术成果

[1]Shi-qian Zhang; ie-ying Ma; Zhang, Yong ; Ling-bao Kong; Cheng-ping Huang,PHYSICAL REVIEW APPLIED,“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and Modulation in the Low-Frequency Range,” PHYSICAL REVIEW APPLIED,2022, 16,064046.

[2]Ling-Bao Kong, Cheng-Ping Huang, Chao-Hai Du, Pu-Kun Liu, and Xiao-Gang Yin. “Enhancing spoof surface-plasmons with gradient metasurfac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8772.

[3]Ling-Bao Kong, Zhaoyang Chen, Pu-Kun Liu, and M. Y. Yu. “Charged particle acceleration through decreasing refractive index,” Applied Physics Express, 2015, 8: 026101.

[4]Chao-Ran Xie, Ling-Bao Kong*, Pu-Kun Liu, Chao-Hai Du, Zhi-Ling Hou, Hai-Bo Ji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anomalous-Doppler electron cyclotron masers with tapered magnetic field”, Physics of Plasmas, 2014, 21: 023117.

科研项目

2016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类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Cherenkov辐射源的研究,批准号:11575015

教学工作

从事本科生大学物理,研究生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