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信学院举办CCF走进高校系列讲座活动
2018年3月29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CCF走进高校”暨“CCF-AI走进高校”活动。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CCF南京分部副主席、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高阳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杜军平教授受邀为betway88官网手机版的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蔡强教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书记、食品安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谊教授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CCFbetway88官网手机版学生分会会员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校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李海生教授主持。
杜军平教授以“基于时空特性的在线社交网络搜索”为题,围绕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编码、时空特性稀疏语义建模、基于RNN和主题模型的突发话题发现等内容展开讨论,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其目前的研究成果。高阳教授带来题为“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中的博弈与均衡”的报告,向同学们介绍了强化学习基本原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同时介绍了报告人提出的非共享支付矩阵博弈、近似博弈、博弈迁移和博弈约简,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随后,于剑教授以“深度学习的能和不能”为题深入分析深度学习的适用范围,首先,简述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之上,理论分析深度学习的应用范围和失效领域。最后,讨论深度学习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引发思考,带来感悟。
演讲之后,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三位讲者与在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CCF和CCF-AI走进高校活动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嘉宾介绍:
于剑,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字出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智能交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编委,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主要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著有学术专著《机器学习:从公理到算法》。
高阳,目前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人工智能教研室/实验室副主任,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7年开始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多Agent系统、大数据、图像和视频分析等方向的学术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青年项目一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973项目)一项。基于所研究成果,在国际杂志(IEEE Tranx系列)、国际会议(CCF-A/B类会议)和国内一级刊物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100余篇。获授权专利10项,国际PCT专利1项。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常委/多智能体与智能系统学组副组长/大数据专家委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等。
杜军平,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常委、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为运动图像处理、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与搜索等。主持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863计划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IEEE TKDE、TPAMI、TSMC、TNNLS、TIM、TVT、TIFS、TCST、TCYB、TCSI、TAC、CVPR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65篇,包括106篇SCI论文,17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汇刊上。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撰稿:郑艳萍 摄影:董旭 审核:蔡强